起:男玩家戴假發(fā)參加女子電競賽被取消資格
在數日前,聯想科技注資舉辦了一場Lenovo亞洲《CS:GO》線上女子賽。
為了驗明選手的身份,比賽要求選手全程打開攝像頭,而在一眾打開攝像頭的選手中卻有一名選手由始至終戴著一副口罩。
這名戴了口罩的“女”選手很快被裁判盯上了。
于是,在裁判下達“將臉露出來”的指令后,摘下口罩的選手才被發(fā)現是一名帶著假發(fā)的男性玩家。
該選手所在隊伍也被當場宣判取消資格。
01 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00年頒布的《游戲機禁令》,使得中國玩家被迫將一款款充滿創(chuàng)意與嘗試的主機游戲“拒之門外”。
這或許是對于單機游戲產業(yè)最壞的時代,但對于網絡游戲的工作者和玩家卻是最好的時代。
游戲機禁令使得網絡游戲擁有了最肥沃的土壤,在中國這一片廣袤無垠的區(qū)域里蓬勃的發(fā)展。
那時候一款款全新的網絡游戲,裹挾著策劃師新穎的靈感,雨后春筍般浮現。
無數網絡游戲中,電子競技這一概念逐漸涌現,并率先在網絡游戲理念給為先進的韓國開始建立了體系。
不過緊接著,伴隨著人皇"SKY"李曉峰奪得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ar3項目的冠軍,開啟了中國玩家對電子競技的啟蒙。
之后數年的不斷沉淀,電子競技的體系在中國逐漸的成熟。
2012年8月,中國戰(zhàn)隊IG,一舉奪得《dota2》項目ti2大賽的冠軍,在無數中國粉絲為之歡呼的同時,也意味著中國電競已經走上了正軌。
此時電子競技的大小比賽已經非常健全,游戲項目也五花八門,花樣繁多。
02 當愛好變成職業(yè),產業(yè)變成商業(yè)
從2012年到今日,電子競技從曾經的“洪水猛獸”和“不務正業(yè)”演變成現在被國家認可的體育項目。
職業(yè)選手成為了一份被千萬玩家敬仰的值得驕傲的職業(yè),而電子競技本身也逐漸向商業(yè)化轉型。
電子競技成為最受年輕人矚目的體育競技,無數的資本不斷的向這個產業(yè)注入。
冠名、周邊、贊助層出不窮,金錢的誘惑下,每一天都有新的電競戰(zhàn)隊加入這個蓬勃發(fā)展的商業(yè)浪潮。
那些在世界聚焦下,通過贏得勝利證明自己為國爭光的職業(yè)選手,成為無數青少年的偶像。
自然也有著越來越多的有天賦的玩家開始向往成為職業(yè)選擇,并為之而付出汗水。
然而或許是舞臺的霓虹燈太過耀眼,使得很少有人看見了那些舞臺邊緣人的辛酸。
03 現在的俱樂部,比比賽還多
大約三年前,V社的CS:GO飾品還沒有七天交易的冷卻的時候,以“IGEXE”和“C5”為首,一眾虛擬交易平臺開始興起。
其中有一家網站的老板為了回饋用戶提升網站凝聚力,拿出3500塊作為獎品,拜托我與其他幾個人幫助他辦一場網站內部的CS:GO比賽。
冠軍1500,亞軍1000,季軍500,另外500則作為了運營費用。算不上多誘人的獎金,但作為小網站的小活動也綽綽有余了。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網站的用戶中有人將這個比賽的消息散布了出去,僅僅三天就有五六支非網站用戶組成的隊伍前來報名。
而這些隊伍后來經過證實就有兩支是正式的注冊的俱樂部,一支是校園半職業(yè)戰(zhàn)隊。其余幾支無法證實來歷的均技術精湛,配合有序。
后來,我也曾問過其中一支隊伍的隊長:“這么小的比賽,你們職業(yè)隊伍也看的上么?”
“大小是個比賽,有錢拿總比沒有好,現在的俱樂部比比賽還多呢。”他這樣回答我道。
04 一個s1mple背后是難以想象的difficult
電子競技體系雖然已經發(fā)展了上十年,有著上千億的市場規(guī)模,但依舊有百分之99的從業(yè)者過著底層人民般的生活。
2020年的今天,依舊有許多個人成立的小俱樂部,用一個月2000多的工資養(yǎng)著幾只戰(zhàn)隊。
粗茶淡飯,是選手每天的標配。
知乎有個匿名用戶對電競圈的評價我很喜歡:
電競圈的底層和生活一樣。
過得好的買超跑買別墅,過得一般的也可以有車有房。
而那些最底層的,有沒有飯吃誰關心呢?
那些小俱樂部里或許每天都有選手因為忍受不了煎熬而離開,但馬上就有新的選手補上。這個時代重來都不缺少有著“電競夢”的少年。
互聯網時代,有不少將游戲作為逃離現實的港灣,實際上電子競技和生活一樣殘酷。
或許一個如s1mple般自信強大的選手確實足夠閃耀,但他的背后有無數付出了同等努力的選手卻一生在電子競技上碌碌無為。
05 男扮女裝的背后,是多少無可奈何
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
再回過頭來看看開頭那位戴著假發(fā)參賽的男選手,看似好笑的小事件,又何嘗不是反應了底層職業(yè)選手的悲哀呢?
或許是為了比賽的獎金:或許僅僅是想打比賽。
但總之,一個大男人冒著風險去參加女子比賽,必定是做出了許多的內心掙扎的。
生活充滿了迫不得已,當對電競的夢想敗給了天賦的不足的現實,付出了多年的努力還是泯然眾人,那多少人還能堅持自己的電競夢想呢?
06 電子競技值得作為夢想么?
夢想成為電競選手的,應該沒有哪一個是不懷揣著滿腔的“電競夢”的。
但事實上,電子競技真的值得作為夢想去為之奮斗么?
值得和科學家、消防員、醫(yī)生之類的職業(yè)放在一起并稱為夢想么?
事實上,我認為是不值得的。
我可以理解有這個夢想的青年,卻不會支持他們放棄一切去實現這個夢想。
因為這個夢想比醫(yī)生、消防員之類的夢想要困難太多,也要殘酷太多。
在電子競技全民化的年代,高手數不勝數,頂尖高手卻只有寥寥數人。
你的游戲技術或許能成為你求職、社交的加分項、卻未必能夠給予你吃飽飯的資格。
誰也不知道你有沒有成為頂尖高手的天賦,但只要你沒能成為金字塔上的百分之一,你就只能作為底層選手在光陰流逝中自我消磨。
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自于悲哀與不幸。
可以說底層選手的辛酸給予了我這篇文案的靈感,你若無法成功,當你除了游戲技術什么也沒有的時候,你也只會成為別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
07 總結:向電競選手報以尊敬
雖然我并不贊成將電競作為夢想,但我認為我們仍然應該對于那些奮斗在底層的選手報以尊敬而非憐憫。
他們已經踏上了實現夢想,揚名立萬的道路,這一點已經領先許多人不少。
即使生活困難,也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步驟,并不需要什么人來憐憫。
或許他們中有的人十五六歲便踏入電競圈,直到二十歲都不會有任何起色。
但當他們最終放棄夢想面對現實后,回想起辛酸的過往,他們也一定不會后悔!
聲明:中國電競網(5asj.com)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立場